糖瓜粘產(chǎn)品包裝如何設計,很多人非常關心,今天四喜亮點包裝設計公司的編輯幫助大家將糖瓜粘產(chǎn)品包裝的設計方法整理出來,文章分兩個部分,第一部分是糖瓜粘產(chǎn)品的介紹,第二部分是糖瓜粘產(chǎn)品包裝設計方法
糖瓜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,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“關東糖”,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“糖瓜”。冬天把它放在屋外,因為天氣嚴寒,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,吃起來脆甜香酥,別有風味。
歌謠
“二十三祭灶王,一碗清茶一碟懈”?!岸?,糖瓜粘,灶君老爺要上天”。
糖瓜
舊時,每當臘月二十日過后,孩子們就唱起了上面的歌謠,并且盼望著大人們快些買糖瓜來。
但在屋子里遇熱后就變成了又粘又硬的糖疙瘩。這種粘性很大的麥芽糖,在晉代的《荊楚歲時記》中就有記載,當時稱為“膠牙餳” (音形)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一首詩中也寫道:“歲盞后推蘭尾酒,春盤先勸膠牙餳”。由此可見,在唐朝它已與美酒一樣,成了春節(jié)期間必備的佳品。到了明清時代,麥芽糖又被派上了新用場,成了祭祀灶王爺時,粘糊其口的武器。
傳說
據(jù)民間傳說,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,因為犯了過錯,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,當上了“東廚司命”。它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,看著人們怎樣生活,如何行事,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,到了臘月二十三日就回轉天庭,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。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,根據(jù)玉帝的旨意懲惡揚善。
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,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獻給灶王,粘住灶王爺?shù)淖?,讓他“上天言好事,下地保平安”。兒童們則把這一天當作春節(jié)的序幕和“彩排”。天一擦黑兒,就放起了鞭炮,在鞭炮聲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盤,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,點上蠟燭和線香,祈禱行禮后,把灶王像從墻上揭下來燒掉,再把茶水潑在紙灰上,糖瓜則由孩子們搶著分而食之。
臘月二十三糖瓜祭灶,形式熱鬧隆重而又風趣幽默,所以把這一天稱為“過小年”。
陳樓糖瓜
陳樓糖瓜,始于清朝同治年間,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生產(chǎn)歷史。制作糖瓜先從制作黃米飴開始,然后精加工而成。陳樓飴糖是用黃米(黍子米,也叫大黃米;粘谷米,也叫小黃米。)和大麥芽,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制作而成。這種飴糖又經(jīng)“巧人繪春”加工成許多花色品種,形似瓜樣的叫糖瓜(大的有五六斤重),而且在表面粘有一層薄薄的芝麻,吃在嘴里既粘又甜,香氣四溢。過去每年古歷臘月二十三晚上,家家戶戶都買上幾個糖瓜來辭灶(灶王爺),意在用糖瓜粘住“灶王爺”的觜,叫他“上天言好事”,以便“下界保平安”。而今,陳樓糖瓜已成為人們營養(yǎng)、保健、饋贈親友的美食佳品。
糖瓜粘包裝如何設計呢?
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參考:
1、挖掘產(chǎn)品亮點,突出糖瓜粘名稱及糖瓜粘亮點;
2、運用合適的色彩搭配;
3、設計品牌故事或短句文案;
4、獨特有趣的外形設計;
5、將包裝與細心的服務相結合。
首先,糖瓜粘產(chǎn)品的包裝設計可以說是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,對人們的選擇與否起到了比較關鍵的作用。
其次,想要做好糖瓜粘包裝設計需要突出產(chǎn)品的名稱和具有的亮點,同時選擇適合產(chǎn)品的顏色及圖案搭配,或簡約、或夸張等。
再次,可以在包裝設計上搭配一些不同形式,如品牌故事的彰顯,不同顏色的包裝配合一些適應的文案,使購買者能夠產(chǎn)生共鳴,同時達到提升吸引力的作用。
最后,在外觀的設計上,糖瓜粘可以嘗試一些有趣、獨特的設計,比如草莓形狀的飲料盒、像衣架一樣的咖啡包等。同時,在包裝設計時,也可以增加一些方便客戶的細節(jié),如鞋盒配備專門的防塵袋等。在價值相近時,更貼心的設計更能贏得人們的青睞。
包裝設計是一門很有趣也很高深的學問。將各種形狀、色彩等搭配運用,以達到獨特、新穎的設計形象,是一門值得深入學習的技能,要想產(chǎn)品買的好,糖瓜粘包裝設計的工作不能少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