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州五香豆腐干的基本介紹
五香豆腐干色澤光鮮,保存期比較長,營養(yǎng)豐富,口味獨特,成為全州的名小吃,并在民間留有“五香豆腐干下飯,鼎鍋都刮爛”的俗話。
營養(yǎng)價值
因其制作過程對黃豆本身所含的蛋白質(zhì)、賴氨酸、鈣、鐵、維生素C及多種微量元素?zé)o任何破壞,屬純綠色食品。
產(chǎn)品特點
制作出的五香豆腐干夾起來置于光線下觀看,呈透明狀,豆腐干中間則稍薄,厚度為0.8cm左右,四方邊緣處稍厚,大約在1.2cm左右。
歷史民俗
全州制作五香豆腐干歷史悠久,始于唐朝中葉。據(jù)文字記載,在唐朝至德元年,全真大師(壽佛爺)來到全州湘山寺布道時,就帶來了在國都學(xué)得的制作豆腐的精良工藝。很快,豆腐制作就在民間廣為流傳了。據(jù)傳,全州湘山寺對面的老街(現(xiàn)在的和平街)曾有家規(guī)模不少的豆腐坊,專門供應(yīng)湘山寺百余號和尚的豆腐。長期吃齋并以豆腐為主的和尚們,食膩了豆腐,對豆腐很反感,總希望能另換胃口。這年盛夏的一天,和尚們?yōu)榱俗屩鞒忠庾R到自己不愿再吃豆腐想換胃口的想法,大家碰頭說好連續(xù)五天不吃豆腐,這樣一來,豆腐坊里就接連余下賣不出去的豆腐了,看著一箱箱豆腐送到湘山寺又被退了回來,老板心里極為可惜,因為水豆腐在溫度高的環(huán)境下會很快壞掉??偟孟雮€辦法把余下的豆腐存起來才行??!老板想到壽佛爺,他可是“萬事難不倒”的高僧呀,找他準(zhǔn)有主意。到了湘山寺,他把天天余下豆腐不知如何處理的事跟壽佛說了,壽佛說:“將豆腐去水烘干,再撒上些許鹽和香料,可保豆腐不壞。”沒想到,那豆腐烘干再撒上點鹽和香料后,咸中帶香,非常好吃,不但和尚們喜歡吃,拿上市場去賣,很快成了搶手貨。于是,這豆腐老板認真摸索,不斷改良五香豆腐干的配料和制作程序,形成一套獨創(chuàng)的豆腐干制作工藝,他的水豆腐作坊不久成了全州第一家五香豆腐干制作坊。這
全州五香豆腐干的制作方法
做法是:水豆腐塊放上烘烤鍋臺,一種特制的平板鍋,鍋下生溫火,保持在攝氏40度左右,豆腐塊烘烤至轉(zhuǎn)黃色,再端下來,趁熱刷上咸的五香粉。這五香粉是用適量鹽、八角、姜丁、桂皮、沙姜、草果、丁香等調(diào)配料磨成的,呈粉狀,比較濃香。
刷上五香粉的豆腐干,串入特制的晾干繩上(用兩根麻線串上算盤珠子,兩顆算盤珠間的雙線中夾上五香豆腐干,如此重復(fù)串聯(lián),一根晾干繩上可串豆腐干20~30塊),再掛在通風(fēng)處自然晾干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