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后御膳泡泡糕的基本介紹
“泡泡糕”是山西省侯馬地區(qū)漢族糕類名吃。這種糕食是在油鍋里煎制而成,熟后猶如一堆泡沫,故而又有“泡泡油糕”的美稱。
“太后御膳泡泡糕”,從此在晉南地區(qū)落戶、開花、結果,堂而皇之地躋身山西省名食之列。
產品特點
“太后御膳泡泡糕”遠看呈蘑菇狀,如晚霞放彩:近看似綻絲吐絮,如金菊斗妍。遍體金黃,酥脆香甜,可滋補強身。
歷史民俗
太后御膳泡泡糕所以在侯馬流傳,這里還有段歷史故事。
1948年冬,屈志明在侯馬車站擺個飯攤,專賣大碗面。有個老頭常來喝茶聊天,也吃些他的大碗面??墒?,卻常見他搖頭晃腦地反復嘮叨:“這茶葉不如宮里的好,這飯也不如宮里的香……。”
原來,老人叫許德盛,生于清道光十六年,曾在皇家御膳房為廚,他制作的泡泡糕,慈禧太后很愛吃。1900年,八國聯(lián)軍攻占北京,慈禧太后逃往西安,許德盛隨駕備膳。途中,他因病不能侍奉太后,輾轉流落侯馬。由于不愿技藝失傳,又見屈師傅為人忠厚,就把泡泡糕德制作絕技傳授給他。1954年老人去世時享年118歲,據(jù)說他之所以長壽與他常吃泡泡糕有關。屈師傅于1986年病故,生前又把此技傳給侯馬市新田飯莊經理黃靜亞。
制作方法
侯馬市制作“泡泡糕”最著名的人物是“新田飯莊”的屈志明。他的師傅許德盛早年曾在清宮御膳房供差,專為慈禧太后做甜食點心,深得老佛爺歡心。“泡泡糕”的創(chuàng)制,許德盛沒少費心思。他精心選取高檔中藥,如人參、黨參、黃芪等泡水和面;用玫瑰、青梅、櫻桃、核桃仁、白糖調成甜餡;做成的糕放進熱油鍋里,很快膨脹開花,若說成是泡泡花,還真的十分形象。這款美饌久經流傳,后來稱為“太后御膳泡泡糕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