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德碗坨的基本介紹
碗坨是用蕎麥面同豬血揉到一塊兒,加熱熬成粥糊狀,晾涼以后即成。食用時,將它切成薄薄的三角塊,在油鍋中煎透,盛入碗內,澆上芝麻醬、蒜汁、陳醋、鹽、味精等作料,用竹簽扎著吃。這與北京的灌腸極為相似,只是原料不同。據(jù)說清廷在避暑山莊時曾專門打發(fā)人到街上買回來嘗這口鮮呢
營養(yǎng)價值
碗坨的味道酸辣鮮香,滑潤筋道,不僅別具風味,而且使人食欲頓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;B族維生素;蘆丁類強化血管物質;礦物營養(yǎng)素;豐富的植物纖維素等。
歷史民俗
承德盛產蕎麥,《承德府志》載:“蕎麥于山田尤宜?!稄V群芳譜》曰:‘北人日用以供常時,農人以為御冬之具’”。這足見當時北方及承德一帶農人是以蕎麥做為主要糧食作物的。宋代詩人陸游還曾有“蕎麥漫漫連山路,豆莢離離映版扉”詩句,極言蕎麥之盛。 二仙居一帶,碗坨做得最好的要數(shù)人稱“碗坨王”的王老三。他從清末起就以制碗坨為業(yè),他制做的碗坨選料精,工藝新,煎得透,器皿也很考究。民國年間,他曾被熱河督統(tǒng)湯玉麟召到督統(tǒng)府專門傳授制碗坨技藝。他去世后,這門手藝由他的后人傳了下來。直到現(xiàn)在,二仙居的碗坨仍然深受國內外游客的歡迎
制作方法
碗坨的制作過程并不復雜,把蕎麥面粉用鹽水拌成面穗,再加些水調成糊,盛到碗里面,用大火把它蒸到半熟,為了防止沉淀,要拿筷子輕輕攪動一番,等到完全蒸熟,冷卻一下就成了碗坨。
